大义灭亲的典故(大义灭亲的典故都有哪些)

春秋时代,卫国卫庄公有二子,其一是被嫡母收养的嫡子公子完,其二是宠妾所生之子州吁。

州吁喜好舞枪弄棒,被卫庄公安排到军队做将领。石碏当时并不赞成此举,担心庶子掌兵会使政局不稳,重演宗室子弟自相残杀的局面。但卫庄公并没有听取石碏的意见。并且,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好。

卫庄公去世后公子完继承王位,为卫桓公。卫桓公上位后,他知道州吁狼子野心,于是采取多种措施打压州吁,州吁被迫逃亡。后来,卫国为打压郑国,趁郑国内乱之时攻打郑国,却以失败告终。

国人因此对卫桓公心生不满。逃亡在外的州吁见此情形,在石碏之子石厚等人的帮助下打回卫国杀掉卫桓公,坐上国君之位。

州吁上位后大兴土木,民不聊生,卫国百姓怨声载道。州吁为转移国内视线,联合宋、鲁、陈、蔡四国攻打郑国,史称“东门之役”。

此次战争,卫国并未大获全胜,而且内部问题也没有解决,州吁的国君之位得不到宗室与国人的承认。州吁与石厚商讨之后,决定向石厚的父亲石碏请教解决良策。

于是,石碏告诉州吁,要想国君之位稳固,必须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和支持。并且告诉州吁,陈国国君深受周天子信任,可以找陈国国君帮忙引荐,求见周天子。

州吁信以为真,便带着石厚前往陈国。他们出发后,石碏连夜写信送给陈国国君,揭露了州吁和石厚的种种罪行,请求陈桓公看在卫桓公之母乃陈国之女的份上杀了州吁,替卫国除害。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后,就被陈桓公抓了并通知卫国。

之后,卫国派人到陈国将州吁处死,考虑到石厚是石碏之子,准备对其宽大处理,但石碏认为石厚与州吁狼狈为奸,也是主谋,于是派人将石厚处死。左丘明在《左传》中称赞石碏:“为大义而灭亲,真纯臣也”。

展开全文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删除